信慧下载站:优质、全面、安全的专业下载站! 首页|最近更新|专题集合

为什么说“普通家庭”出身的马化腾 比马云更像普通人?

时间:2023-01-25 04:05:41 来源:www.xhsheepskin.com.cn 人气:

“普通家庭”出身的马化腾,因发表了一通普通言论,登上最近两天的普通热搜。事情的起因,源于1月10日晚点LatePost的一篇报道——2021年底的员工大会上,马化腾表示腾讯不过是国家社会大发展期间的一家普通公司,是国家发展浪潮下的受益者,并不是什么基础服务,随时都可以被替换。未来,腾讯在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时候,要做到:不缺位、做到位、不越位,做好助手、做好连接器。 如此“卑微”的口气,从中国互联网最大巨头的创始人口中讲出,人们一时也很难弄清这究竟是马化腾站位高,还是单纯凡尔赛。此情此景,也不禁令人联想到刚刚

出身“普通家庭”马化腾,发表了一篇普通的演讲,登上了最近两天一个普通的热搜。事情的起因源于1月10日LatePost的一篇报道——在2021年底的员工大会上,马化腾说腾讯只是国家社会大发展时期的一家普通公司,是国家发展浪潮的受益者,不是基础服务,随时可能被取代。未来,在服务国家和社会时,腾讯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不要缺位,到位和越位,做好助手和连接器。

如此“谦卑”的语气,出自国内最大互联网巨头创始人之口,人们很难知道这是马化腾还是单纯的凡尔赛。这种情况不禁让人想起了刚刚在腊八节以公益导师身份出道的马云。

人们往往认为性格决定命运。作为中国互联网上最耀眼的双星,由于性格不同,近年来两人之间出现了冰冷的对比。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马化腾和马云这一年来都是选择了低调再低调,沉默再沉默。

令人惊讶的是,与马云相比,马化腾在2021年遭遇了弱得多的“谴责”: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反差?

为什么说“普通家庭”出身的马化腾 比马云更像普通人?

马化腾的班主任高嘉玲曾经说过:“(马化腾)和同学关系很好,善于团结人。她从来没有缺过一次课,她的作业本总是很整洁。然而,更深的印象却没有了。”

“我大学期间,马化腾没有做过任何学生干部,也没有竞选过协会的任何职务。在很多同学中,他只是一个安静不爱说话,偶尔喜欢在机房捣乱的理科生。没有迹象表明他在管理和公共事务方面有杰出的才能。”

在《腾讯传》的描述中,大学期间的马化腾比第一代互联网的明星创始人要常见得多。

与马云相比,马化腾更接近于一个普通人:他没有雄壮的口才,面对创业的困难,也不会满腔热情地给团队“画大饼”,而首先想到的是卖掉公司“跑路”;他没有“宇宙第一公关”团队。在腾讯业务无限增长,舆论批评蜂拥而至的黑暗时刻,他会被一篇文章骂一顿,一时不知所措...

一、一个普通人创业的通病:不知道怎么办,先说说吧

2002年,马化腾接受马云邀请,前往杭州参加《西湖论剑》发布会。第一次参加全国行业领袖论坛,马化腾很重视,打扮的有点漂亮。世人对这个塑造了QQ成长神话的神秘人物充满了好奇。但结果却“令人失望”。

为什么说“普通家庭”出身的马化腾 比马云更像普通人?

当时杭州《钱江晚报》的一位记者写道:“马化腾作为QQ的创造者,被封为‘QQ先生’。不像QQ给人先锋前卫的感觉,马化腾一点都不时尚。虽然他穿着休闲西装看起来相当年轻,金色的眼镜也为他增添了几分优雅,但他看起来并不像是早些时候和那个可爱的小家伙一起出来的网络英雄。他脖子上挂着红领巾,也没有QQ。”

文静,但不显眼,文艺,不新潮,再加上一条红领巾围在脖子上搭配西装,甚至有点“土里土气”——穿成这样,马化腾第一次公开亮相,和帅气不是很接近。

很难让人相信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年轻人。2002年之前,用一个QQ,用户数过亿,营业收入接近5000万,公司估值5亿。

更不可思议的是马化腾创业初期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和几个合伙人商量后,想到的就是把公司卖了,跑路。在顺利通过现金流带来的生死考验后,这家公司将以极其惊人的速度迅速扩张发展,引来互联网同行的大量恐慌和无休止的谴责。

时间回到1998年。

这是马化腾在寻呼公司工作的第五个年头。这一年,他的工资从1100元涨到了8000元,从一个软件程序员变成了主管马。但是公司很多领导见到他还是会叫他“小马”。

这五年间,我对天文学的兴趣马化腾开始转向互联网,在惠多上认识了张小龙等科技极客。其中有一个真名叫“丁磊”的网友,给马化腾世界观带来了很大的冲击。1997年,丁磊成立网易,第二年就开发出第一个中文免费邮箱系统,被各地电信公司大量购买,迅速成为百万富翁。

1998年也是中国互联网大放异彩的一年。张朝阳的搜狐,的新浪,丁磊的网易从软件公司转型做门户,刘的,次年李彦宏的百度,马云的阿里巴巴——无数弄潮儿开始兴风作浪遏制飞舟,而马化腾创立的腾讯,起初不值一提。

在得知丁磊每卖一个系统能赚10万美金后,马化腾终于坐不住了。1998年,马化腾带着大学同学张之洞等人正式创业,创办了腾讯。第一个项目是让传呼机能够上网。

那时候,马化腾张之洞已经深耕传呼机多年,是集成系统的高手。这两个人打算建立一个软件系统,使寻呼机能接收来自互联网的呼叫、新闻和电子邮件等。,销售目标是全国的寻呼台。两人一拍即合,结果却是一塌糊涂。

事实上,在一个垂死的行业,无论应用创新有多大,都很难实现真正的增长——从1998年开始,随着手机的逐渐普及,寻呼机开始消亡。同年,摩托罗拉的寻呼机业务线路全部被取消。

正因为如此,马化腾团队在收到河南电信第一笔20万的账单后,开始走下坡路。据腾讯五大创始人之一陈一丹回忆,当时公司的账单金额从20万元连续下降到10万元,再到5万元、3万元。不得已,他们开始接手一些网站设计、服务器存储空间、网页制作等项目。,所有这些都是受欢迎的,只是为了让公司活下去。

【/h/】可以说这是一个不明确的起步,甚至连方向都没有确定。而马化腾的第一次创业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他们往往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领域,却在迷失时代的不确定性中跌跌撞撞,感到尴尬。

二、一个普通人创业陷入僵局,他的第一个想法是“拎着桶跑了”[h/]

然而,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突然降临腾讯。马化腾和朋友因为竞价开发了一款产品。但由于甲方提前决定,所以马化腾团队被迫和他们一起跑。和开发费用的投入,全部作废,不收粮食。但是这个产品,无论如何,都会在未来的二十年里大放异彩。

这个产品就是OICQ,后来改名为QQ。

其实OICQ是严格意义上的舶来品,它的前身是1996年由一群以色列年轻人创立的ICQ。当时产品刚推出两年,国外用户已经超过1000万。

然而,依靠腾讯一贯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思维,team 马化腾开发的OICQ凭借更小的体积、保存好友列表、添加陌生好友等改进,逐渐在中国本土市场脱颖而出。OICQ于1999年2月11日推出,注册仅用了9个月。随后三年,用户数突破1亿。这是一个令人眩晕的成功。

但就像一直困扰互联网行业的灵魂问题一样,马化腾及其团队在QQ爆发式增长的过程中没有找到变现的方法,而人员、带宽、服务器等成本快速增加,腾讯开始陷入资金困境。更糟糕的是,与此同时,AOL收购ICQ,指控腾讯侵犯知识产权,律师函漂洋过海而来。

情况已经到了最紧急的时刻。

然而和普通创业者类似,面对困难,马化腾在和创始团队讨论了各种可能性之后,还是手足无措:“我们没钱打官司...要下雨了,就顺其自然吧。”当时负责法律事务的陈一丹表示无能为力。

面对当场解散的生死考验,马化腾没有选择“画大饼”或者说一些慷慨激昂的话来鼓舞士气,而是在第一时间与合伙人达成协议,决定以300万的价格出售公司,迅速出动,四处寻找买家...

这期间,根本看不到“优秀”气质的普通创业者马化腾来到了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显得很尴尬。没有公司愿意购买它们。甚至,搜狐张朝阳当时说OICQ软件是几个大学生操作的,三个月就能做出来。

一家公司愿意收购腾讯的唯一理由很可笑:在仔细清点了腾讯现有的办公桌、板凳、电脑等办公设备后,表示愿意出价60万元进行收购。但是一分钱没有,是要为腾讯的OICQ买单的。

“如果你真的没钱,可以还。忘了股票吧。”甚至有朋友借给马化腾50万的时候,马化腾愿意抵押公司股票,但是被拒绝了。

此前有一位经济学家曾说,“中国创业者的创业经历是骑虎难下,九死一生。”

马化腾和创业才一年的伙伴们,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如果平行宇宙真的存在,人们或许有理由相信,普通公民马化腾和普通公司腾讯,至少在千年的门槛上,十有八九不会存在。

第三,普通人犯错被骂往往支支吾吾,无法回嘴

马化腾在事业上有了很大的飞跃之后,又犯了和普通人一样的错误。最明显的一个,高情商叫固执,低情商叫膨胀。

其实马化腾曾经说过,腾讯应该是“最受尊敬的公司”。然而,2001年和2011年,腾讯两次遭受巨大的质疑和指责。尤其是2010年的大震荡之后,马化腾似乎失语了,几乎消失在互联网话语的世界里,而腾讯则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公司。

第一次危机爆发于2001年。当时腾讯经过两次你死我活的融资,终于挺过来了。但当时QQ用户增长很快,腾讯却一直没有更好的变现模式。于是,马化腾将“手”伸向了用户,QQ推出了新的用户注册收费计划。

结果舆论一片哗然,无数记者致电腾讯。据介绍,面对强烈质疑,腾讯创始团队当时不敢接电话。

2010年爆发了更大的危机。

此前,刘炽平加入腾讯,正式开始多元化之路。腾讯不仅平复了股价的异常波动,还有更激进的战略规划,主导了一系列并购。随后,腾讯陆续推出“QQ空间”、“QQ农场”等产品,并采取一系列会员制,逐渐弥补了移动增值业务占营收很大一部分的尴尬,营收大幅增长,摆脱了中国移动的束缚,逐渐成为中国互联网上最赚钱的公司。

但是马化腾没有选择停止。在拥有了强大的现金流之后,2010年之前,腾讯开始从门户网站、搜索、电商、团购甚至安全领域全面入侵。随着大量的并购和竞争,大量的小企业被打败。更重要的是,游戏中出现了腾讯。

2009年第二季度,腾讯游戏营收首次超过盛大,成为最新的“游戏之王”。这一年,腾讯游戏营收达到53.9亿,市场份额从2007年的6%增长到20.9%。业务没有边界的腾讯,也扩张成了一只巨兽:2010年的H1,腾讯的利润高达37亿元,比当时百度、阿里、搜狐、新浪的利润总和还高。

当时腾讯股价迎来了漫长的上涨。2010年达到2500亿港元,仅从市值来看,腾讯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互联网公司。

然而,同事们对腾讯的不满正在加深。当时创投圈甚至有一种说法,创业者在向投资人解释自己的项目时,要回答一个问题:腾讯会做这个项目吗?或者说,腾讯怎么进入,你怎么保证不会被“干掉”?

暴风雨正在酝酿中。新浪王志东和其他竞争对手都不同程度地批评了腾讯。腾讯不断突破的战略还在继续,最终造成了这个企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系列危机。

2010年7月,《 Computerworld 》发表了一篇震惊四人的稿件。文章标题粗鲁刺眼:“狗日的腾讯”。记者徐磊写道:“只要是有前景的领域,腾讯肯定会伺机充当掠夺者。它总是悄悄地布局,悄悄地出现在你身后。它总是在最恰当的时候出来搅局,让同行不安。一旦时机成熟,它就会毫不留情地抢走自己的蛋糕,有时甚至会成为终结者,占领整个市场。”

这篇报道被传播到各个门户网站,让腾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围攻。据《腾讯》记者了解,一位腾讯高管曾这样描述:在紧急总裁办公会上,所有的决策者面前都有一份,一刻钟没有一个人发言。终于,马化腾开口了,他喃喃道:“他们怎么会骂人呢?”

为什么说“普通家庭”出身的马化腾 比马云更像普通人?

接下来的几个月,更具爆炸性的“3Q”大战彻底爆发。这一次危机直接惊醒了马化腾和继续狂奔的腾讯。

2010年底,马化腾发了一封打开未来之门的邮件《:“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所以我选择邮件和你交流”。在邮件中,马化腾展开了深刻的自我反思,号召全体员工放下愤怒,保持敬畏,开启未来之门。邮件最后,马化腾提出了“开放”策略。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马化腾连续召开了十场名为“诊断腾讯”的专家座谈会,邀请了72位专家对腾讯进行批评,并要求每一位高管至少参加一次诊断会议。会上,多位专家言辞犀利,措辞异常激烈。

其中《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指出,腾讯的思维模式中存在“帝国思维”:“就像蒙古帝国,它的疆域很大,但管理半径不够大,可能扩张得很快,但由于管理半径的不对称,它会在短时间内遭遇严重危机,甚至在某一点上。

然而,所有参会的腾讯人员面对媒体和专家的集中批判,只能默默倾听,无法反驳。

经过此役,腾讯的战略理念和未来方向已经彻底改变。腾讯也是,逐渐从什么都参与、无限并购、无限竞争的激烈进攻姿态中走出来,开始用投资理念拥抱开放和分享。而这样的开放也成为了腾讯的特色。

这其中,最直观也最发人深省的一个例子就是,从2011年开始,腾讯的业绩经常出问题,批评声一直存在。但是《腾讯没有梦想》等强烈批判腾讯的文章却可以在微信上“存活”很久。甚至,微信已经成为尖锐批评腾讯的最大阵地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说,普通市民马化腾确实有不同的心态。

四。普通市民马化腾,普通公司腾讯

14岁生日的时候,马化腾向家里要了一个专业的天文望远镜,但是要花掉父亲四个月的工资。根据/我们不肯买,太贵了,700多块钱,他写日记说我们扼杀了一个科学家的梦想。”

为什么说“普通家庭”出身的马化腾 比马云更像普通人?

在《腾讯传》中,/[k0/]曾经说过:“唯一一本从中学开始订阅的杂志是《天文爱好者》。”某种程度上,这也可能是一个普通人对待生活的普通浪漫。

这几天,当“腾讯是一家普通的公司”出现在屏幕上时,讨论和批评声不绝于耳。但对于这样的公司,这样的人,最有趣的评价可能来自一位网友说的话:

“这家普通公司的普通股能给普通人普通的快乐。”

标签
推荐文章